雖然有線電視系統到目前為止仍是高獲利的行業,尤其可從收視戶取得源源不絕的現金流,但在外界環境壓力下,是不是一個前景亮麗的產業,卻不十分明朗。這些外在因素包括,收視習慣的改變,新型態平台的競爭,以及政策上對數位化與分組付費的要求等。若不及早丟給上市公司,扛在身上的風險不低。

專家傳真-有線電視爭議的隱藏訊息

NCC邀集8家頻道代理商調處時,富邦旗下公司的態度最為強硬,即使NCC邀請蔡明忠當面給予道德勸服,也很難改變其立場。對1家小小的競爭者,何須如此強硬?蔡明忠手上握有凱擘及部分獨立系統台,市佔率超過三分之一。既有客戶基礎,又有每年超過百億的現金流,大可用於更新設備,遠遠甩開對手,何須懼怕新的競爭者加入,甚而採技術性阻擋,落人不公平競爭的口實?

工商時報【張柏勳《電視與媒體》雜誌編輯】

內容來自YAHOO新聞

究其背後原因,可能在於有線電視系統業之前景,究竟是看多?還是看空?

2012年NCC開放有線系統新設,全台10家業者受政策激勵申請設立。但新業者完成硬體建構,要向頻道代理商取得節目版權時,卻被要求以區債務協商內戶口的15%作為最低保證戶數,而非以實際訂戶數計費。此舉被新興業者視為故意刁難,因為依據2015年修定的有線電視法,系統業者得以NCC公告的實際訂戶數支付版權費。全國數位要求適用新法重新議約,遭頻道代理商拒絕,並揚言如不依原合約付費,將限期斷訊,因此向NCC申請調處。

有線電視系統幾經轉手後,收視戶的「售價」愈墊愈高。1999年美國私募基金凱雷買下台灣寬頻的價錢是2億美元,06年轉售給澳洲私募基金麥格理時已暴漲至9億美元。凱雷買下東森王令麟持有的東森媒體科技(後改名為凱擘)花了460億元,2010年富邦蔡明忠以私人名義從凱雷手中買下凱擘時,價格又暴增為650億元。有線收視戶成了炒作的標的,轉手的價格從早期的每戶約1-2萬元,暴漲到現在的每戶近6萬元。

富邦當年原計畫透過台灣大哥大買下凱擘,但因富邦金控與台灣大哥大都是上市公司,有政府基金投資,依據廣電法的黨政軍條款,對政府投資媒體有嚴格限制,才會改以私人名義投資。為了買下凱擘,蔡明忠和弟弟蔡明興成立大富媒體,並且透過銀行聯貸取得540億元資金。

2015年廣電三法修正,原規畫鬆綁黨政軍條款,但最終在立法院未過關,政府、政黨、其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不得直接、間接投資系統經營者。富邦集團建構媒體王國的進程因此受挫,凱擘仍須須繼續放在蔡氏兄弟私人名下。

今年農曆年過後,一件影響層面看起來不是很大的有線電視版權費爭議,意外引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(NCC)的高度關切,在1個月內,連開了3場協調會。接受調處的一端,是掌握有線電視頻道上架的8家頻道代理商,包括業界的2位重量級人物蔡明忠與練台生都被請來當面溝通。另一端卻是開台不到一年多,收視戶還不到2萬戶的新北市全國數位有線電視公司。

新的影音收視習慣使得有線電視很難再出現高度的成長,總訂戶十年來已不再增加。數位化需要龐大的後續投資,金額以百億元起算。而分組付費則將成為致命一擊。目前一個月付500元購買100個頻道的計費方式一旦被打破,消費者支付給系統的費用可能腰斬,甚至更低。對於蔡明忠而言,額外的負擔還包括當初貸款必須支付的本金利息。

如何維持系統的EPS,成為最大的難題。因為不企業貸款論是賣給台灣大哥大或其他財團,維持凱擘漂亮的EPS都是基本的條件。開源不易,勢必從節流著手。繼續壓抑頻道的版權費,藉封鎖市場防止客戶流失,不但是可預見的手段,也是擺在眼前的案例。2010年蔡明忠從凱雷手中買下凱擘時,外界即對這種有線電視的金錢遊戲感到憂慮,擔心每戶近6萬元的轉手價格會不會終有泡沬破裂的一天。恐怕蔡明忠本人,現在也有這個擔憂。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專家傳真-有線電視爭議的隱藏訊息-215006075--finance.html

信用貸款


11B473B37F8ECC68
arrow
arrow

    r31pt7ftt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